当前位置:
首页 - 红色永定 - 正文

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八】 : “小红都”虎岗

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八】 : “小红都”虎岗

发布:ydbwg | 作者(来源):永定新闻网 | 发布时间:2021-04-28 | 栏目:红色永定
内容导读:永定虎岗地处上杭、永定、新罗三县(区)结合部,境内高山环绕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。开国大将、原闽粤赣军区参谋长萧劲光曾如此称赞虎岗:“铜虎岗,铁虎岗,千军万马也难上”。

红旗不倒·江山永定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八】 : “小红都”虎岗

中央红色交通线文化传承中心 







红旗不倒·江山永定

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八

“小红都” 虎岗

   永定虎岗地处上杭、永定、新罗三县(区)结合部,境内高山环绕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。开国大将、原闽粤赣军区参谋长萧劲光曾如此称赞虎岗:“铜虎岗,铁虎岗,千军万马也难上”。


中央苏区闽西虎岗保卫战旧址——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永平桥(又称“红军桥”)。

193012月至次年8月,闽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龙岩城失守后,中共闽西特委、闽西苏维埃政府、闽粤赣军区兵工厂等党政军机关40多个机关单位迁至永定虎岗。在虎岗相继成立闽粤赣边特委会(省委)、中共闽粤赣苏区军事委员会和红军闽粤赣边区司令部,从而加强党对闽粤赣边区(即闽西、东江两地区)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。永定虎岗作为闽粤赣边区的红色中心,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党政、军事、群团、政法、经济和文化等国家机关,它是中华苏维埃政府的雏形,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次伟大尝试,为后来的中共中央定红都于瑞金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因此,永定虎岗有着“小红都”的美誉。193111月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,永定是当时中央苏区最早的21个组成县之一。



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别委员会、中共闽粤赣苏区军事委员会、红军闽粤赣边区司令部旧址——杨公堂。

永定虎岗还是闽西第一、二、三次反“围剿”斗争的指挥中心,是中央红色交通线闽西交通大站驻地,是中央苏区的坚强堡垒。

19312月下旬,中共闽粤赣边特委在虎岗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,会后不久,第二次反“围剿”开始,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任弼时、王稼祥、顾作霖于315日到达虎岗。320,在虎西村杨公堂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(通常称“虎岗会议”),会上提出了军事上的防御战略方针。

1931521日,闽西苏维埃政府在虎西大竹园崇德楼召开第三次全委(扩大)会议,虎岗成为闽粤赣边区的革命指挥中心。这个时期,一大批领导人,包括周恩来、邓小平、叶剑英等从上海等地经过中央红色交通线来到虎岗开展革命工作。



中共闽西特委、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——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崇德楼。


正如《叶剑英传》所述:“虎岗乡在福建永定县,是闽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。叶剑英一到苏区,就感到进入了另一个天地,一切景象都是新鲜的。村村有游击队员、自卫队员带着大刀、长矛在放哨,家家墙壁上都贴着五颜六色的革命标语。穷苦百姓们由于打土豪分田地,个个喜气洋洋。置身于这种欢乐、喜悦的气氛中,叶剑英感到十分畅快。”

19318月间,红军新十二军、红军虎岗警卫营和军事政治学校的指战员,在萧劲光、伍修权的指挥下,接连取得了上杭庐丰、蓝家渡、丰稔三次战斗的胜利,收复了上杭县的大片红色区域,有效地领导了第一、第二、第三次反“围剿”斗争,取得了胜利,虎岗成为中央苏区的坚强堡垒,被载入革命史册。




闽粤赣军区兵工厂遗址——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坑边太丰楼。


在革命战争年代,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邓小平、叶剑英、张鼎丞、邓子恢、谭震林、萧劲光等曾在这里领导和指导革命斗争,留下了光辉的足迹。



毛泽东旧居、闽西交通大站旧址——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晏田公祠。


     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,虎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,热情支持革命,积极参军参战,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。全镇被敌人杀害的干部、群众达400余人,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有166人。全镇被烧房屋1081500余间,基点村被迫移民并村。在红军长征中,当时仅有1000余人的虎岗有100多人参加,大部分牺牲在长征途中,只有赖大超、邱兰标、赖富等8人胜利到达陕北。全镇均为革命老区村,其中坑源、田背、郑坑、紫山前4个自然村是革命基点村。

(稿件来源:中共龙岩市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  龙岩市永定区博物馆)

 

 

来源:永定新闻网

编辑:程晓瑜

审核:柯俊招

监制:张开梅

转载,请注明来源:中央红色交通线文化传承中心

 

0% (0)
0%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