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四 】
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四 】
内容导读:土地革命摇篮 1928年7至8月间,以闽西永定金砂为核心的溪南苏区实行土改分田,拉开了福建土地革命运动的序幕。溪南土改首创的“以乡为单位,按人口平分,抽多补少”的分配原则,以及后来在实践中总结的“抽肥补瘦”分配原则,大大丰富了中共六大提出的土地革命纲领,奠定了整个苏区土地政策的基础。这不仅在福建是史无前例的,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。毛泽东在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给予高度评价,指出溪南土改分田的“解决办法最好,值得推广”“意义是很重大”。 |
红旗不倒·江山永定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四 】
土地革命摇篮
永定区融媒体中心 永定新闻网
土地革命摇篮 1928年7至8月间,以闽西永定金砂为核心的溪南苏区实行土改分田,拉开了福建土地革命运动的序幕。溪南土改首创的“以乡为单位,按人口平分,抽多补少”的分配原则,以及后来在实践中总结的“抽肥补瘦”分配原则,大大丰富了中共六大提出的土地革命纲领,奠定了整个苏区土地政策的基础。这不仅在福建是史无前例的,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。毛泽东在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给予高度评价,指出溪南土改分田的“解决办法最好,值得推广”“意义是很重大”。
正在建设中的金砂红色小镇。
1928年7月永定暴动后,溪南区相继建立13个乡级苏维埃。8月中旬,溪南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永定金砂金谷寺召开,会上正式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——溪南区苏维埃政府。此时正是秋收稻谷将熟时,溪南区农民为了能在收割前分到土地,收割后不必交租,都迫切要求尽快搞好土地分配。福建临时省委也于1928年7月25日致信闽西特委和永定县委,指出永定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“在已经割据的各乡,马上没收土地,分配土地”。据此,中共闽西特委和永定县委一面领导红军抗击敌人的军事进攻,一面抓紧进行土地的没收与分配工作。怎样分配没收的土地?进行土地革命在闽西是第一次尝试。八七会议有关决议也只原则地提出“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”“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祠族庙宇等土地”,把这些土地分配给“佃农及无地的农民”。至于如何没收与分配土地,中央和省委都还没有具体的纲领。所以,对于远离中央和省委的闽西党组织,这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。尽管如此,以张鼎丞、邓子恢等共产党人依靠群众的创造性,深入调查研究,终于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土地分配政策。
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张鼎丞
张鼎丞(1898—1981),永定金砂乡西田村人,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,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之一。1928年6月任永定暴动总指挥。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,领导了艰苦卓绝的闽西三年游击战争。1949年率部解放福建,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、省政府主席、省军区政委。1954年9月当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。1975年后担任第四、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。
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
邓子恢(1896—1972),新罗区东肖镇人,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、著名的政治活动家,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。1928年7月初与张鼎丞一起将永定暴动农民武装编为红军营,任党代表,转入溪南里开展土地革命。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,留在闽西领导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、行政委员会副主席、代理主席,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,国务院副总理,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。是中共第七、八、九届中央委员。
——永定金砂卓坑源土地庙。
1928年7月下旬,张鼎丞、邓子恢在金砂的卓坑源土地庙,召开了有经验又熟悉土地情况的金砂老农民张登荣、张占兴、张荣招、赖寿钦、张桂增、谢道元、张豪林、张华先、邱子钦、刘美华(女)、谢梅兰(女)、张文亮、谢鉴招、谢祥永等代表(这些代表包括雇农、贫农、中农、富农)的座谈会。通过充分讨论,明确了分田的政策方法,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七点:(一)所有土地都应拿出来分配,只有中农自耕土地多一点不动;(二)土地按人口平分,地主、富农、贫农、中农一样分;(三)分田以乡为单位分配;(四)分田的界线,应按照各乡农民原来耕种的土地,归各乡农民分配,在外乡的耕地归外乡去分配;(五)按各乡原耕土地抽多补少,不要打乱平分;(六)山林归各乡各村公有;(七)水利灌溉按照旧例,水随田走,不公平者,个别调整。这种土地政策的优点是简便易行,能在短时间内尽快满足贫苦农民对于土地的要求,摧毁封建剥削制度。最大特点是无论男女老少,无论有无劳动力都可平均分到土地,从而最大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。但是也有不足之处,即未能明确提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,没有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,没有按照中国革命的性质对于地主、富农、中农、贫农规定不同的政策。这在当时毫无经验和借鉴的情况下,是难以避免的。溪南区苏维埃政府依照这一政策,首先在金砂的古木督、卓坑源、樟塔三个村(乡)作试点。试点工作进展顺利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例如古木督的分田试点工作,首先建立了没收分配土地委员会的领导机构,接着召开各种会议,向群众宣传土地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分田方法,然后由土地委员、贫农团和老农进行全乡的土地调查和人口登记,最后各户派人到田头落实,张榜公布,再召开群众大会表决通过,发给土地证,正式享有各人分得土地的所有权。古木督是一个非常分散的村庄,加上土地错落在七沟八梁之间,分田的难度较大,但由于分田方法简便,不到10天,全乡结束了分田试点工作。
1928年永定县溪南里八坊乡土地调查表册。
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随即在全区推广“抽多补少”的分田办法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全区13个乡约2万人口胜利完成了2万多亩土地的分配工作,成就了整整半年“工农武装割据”的胜利局面。分田结束后,区苏维埃政府在金砂邹公庙召开分田胜利庆祝大会,宣告溪南区农民第一次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。在后来的实践中,由于土地肥瘦不一问题,引起纷争,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又补充制定出“抽肥补瘦”的办法,解决了土地肥瘦不一问题。
《分田分地真忙》(绘画)。
溪南土改分田,是在毫无前人经验、困难重重、敌我斗争十分紧张的形势下开展的。张鼎丞、邓子恢紧密地依靠群众,相信群众,反复进行调查研究,集中群众智慧,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土改分田方法。这些经验,与后来中央公布的土地纲领在原则上是一致的,为毛泽东指导闽西土地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(稿件来源:中共龙岩市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龙岩市永定区博物馆)
相关阅读:
-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|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五十八】赖富: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|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五十八】赖富: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|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五十七】红土骄子赖金华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|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五十六】邱兰标: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创者之一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丨永定牛牯扑——大山写“忠诚”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|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五十五】张若翼:抗战驾鹰洒热血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|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五十四】“红小鬼”赖大超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|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五十三】 戴镜元:我军技侦情报工作创始人之一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|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五十二】 儒将沈仲文
·红旗不倒•江山永定 | 【永定红色革命史巡礼之五十一】赖际发:新中国建材工业奠基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