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土楼故事】中川村奋耀堂的华侨、侨眷故事
内容导读: |
胡成标兄弟
大约 2005 年夏天,移居美国多年的胡成标兄弟两家人要回中川村。成标哥是奋耀堂人,但不是我的至亲,是奖标、炎标的至亲。他的哥哥在缅甸,曾经回过一次中川村,我没见过。成标哥是缅甸出生的,没有回过祖籍地,厦门的以按叔打电话来叫我接待他。奇怪,他为什么没有与奖标哥联系。
成标哥晚上从厦门来电,叫我帮忙安排住宿,住新都酒店,并转告奖标明天到下洋见面。第二天上午,他到达下洋。下午我带他去中川村参观他的祖居、胡氏家庙、虎豹别墅,翌日参观侨育中学,中午成标哥请大家吃饭。在度假村,成标哥的弟弟问奖标:“真的要打地坟吗?要多少钱?”奖标哥嗫嗫嚅嚅:“要,要建。”成标两兄弟走开去商量后,又回来了,说:“八千元够不够?”奖标沉默不语。坐在旁边的胡炎标埋怨道:“够了,够了,奖哥罢了!”奖标望他一眼,不声不响。成标哥的弟弟递给奖哥一叠美金。最后,成标哥叫我代拟一张收条,以便寄给他们缅甸的大哥看,钱由三兄弟共出,奖标、炎标在收条上签字。那晚,我想奖标作为亲房应该请成标哥兄弟一家吃一次便饭吧,因为你们是东道主,而成标哥千里迢迢从美国归来,虽然他较富裕,作为兄弟不应该为客人洗尘吗?但是,一直到成标哥离开,都没有请一次。
成标哥我是第一次认识,他是侨中吴楚龙老师的亲戚。他说:“成标很有人情味。”我觉得成标哥确实是一位有爱心的人。2005 年,我有篇散文在《美国侨报》发表,没寄样报来。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发邮件给成标哥,看他能否帮我找找,寄给我。他打来电话说没找到,不过,他给我寄了一包美国的华文报纸和我冬英姐、建标哥的电话号码。原来,成标哥一家小时与我大伯家在缅甸还是近邻,我想他一定是通过缅甸的大哥获知我堂姐堂哥的电话的。2005年12月6日,成标哥给我发来电子邮件和二张全家福照片。他的英文信很短,说:“Itis great. Email work.Thank. Keep in touch.”。他有两个女儿,一个儿子。他的两个女婿都是外国人,是女儿读博士时的同学。照片背景是绿树、淡黄的枫树,还有碧蓝的游泳池。他的中文信也很短,给我的印象是英文比中文更好,他的普通话也比写汉字更好。他的弟媳祖籍是广东梅州人,已经不会讲中国话了。中午吃饭时,她一直教奖哥的孙子说英语,可是小孩很害羞。2006 年 8 月 27 日,成标哥给我发来一首诗,叫我寻找它的出处。这是唐代诗人刘皂的《渡桑乾》:“客舍并州已十霜,归心日夜忆咸阳。无端(即没来由)更渡(即再渡)桑乾水,却望并州是故乡。”此诗写诗人由山西北部(并州)返回咸阳,取道桑乾流域。前二句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,后二句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,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,图谋出路,只好千里迢迢,跑到并州作客,而十年过去,一事无成,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。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生活经验的人,读到这首诗,应该都会有这种非常微妙、非常真实、非常复杂的心境。我不知道成标哥发这首诗给我,是不是想传达一个侨居海外几十年的华人内心说不清道不明的心境?他真的融入了当地社会将美国当作第二故乡了吗?
2007 年 2 月 18 日(中国春节初一),成标哥与夫人钟淑芬伉俪给我发来新年贺词:祝你新年快乐!平安幸福!成标哥与我仅有一面之交,回美国后还与我联系,这样的华侨不多了。第三代、第四代的侨生,还会对祖籍地怀有眷念之情吗?